工资所得税,作为我国个人所得税的重要组成部分,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。工资收入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个人所得税的缴纳额度,领工资多少钱需要交税呢?本文将为您揭秘工资所得税的税率、计算方法以及筹划技巧。
一、工资所得税税率
1. 级距税率
我国个人所得税采用超额累进税率,共分为7个级距,税率分别为3%、10%、20%、25%、30%、35%、45%。具体如下:
(1)不超过3000元的部分,税率为3%;
(2)3000元至12000元的部分,税率为10%;
(3)12000元至25000元的部分,税率为20%;
(4)25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,税率为25%;
(5)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,税率为30%;
(6)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,税率为35%;
(7)80000元以上的部分,税率为45%。
2. 起征点
自2019年1月1日起,我国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为每月5000元。也就是说,工资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部分无需缴纳个人所得税。
二、工资所得税计算方法
1. 应纳税所得额
应纳税所得额=工资收入-起征点-专项附加扣除-基本扣除
其中,专项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、继续教育、大病医疗、住房贷款利息、住房租金、赡养老人等6项;基本扣除为每月5000元。
2. 应纳税额
应纳税额=应纳税所得额×适用税率-速算扣除数
速算扣除数根据不同级距而有所不同,具体如下:
(1)3%级距:0元;
(2)10%级距:210元;
(3)20%级距:1410元;
(4)25%级距:2660元;
(5)30%级距:4410元;
(6)35%级距:7160元;
(7)45%级距:15160元。
三、工资所得税筹划技巧
1. 合理规划工资收入
通过调整工资收入,使收入在各个级距之间分配,降低税负。例如,将年终奖分摊到每个月,使收入均匀分布在各个级距。
2. 利用专项附加扣除
充分利用专项附加扣除政策,降低应纳税所得额。例如,子女教育、大病医疗等支出均可作为专项附加扣除项目。
3. 购买商业健康保险
购买商业健康保险,享受税前扣除政策,降低税负。
4. 注意税收优惠政策
关注国家出台的税收优惠政策,如高新技术企业、小微企业等,争取享受减免税政策。
工资所得税的缴纳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。了解工资所得税的税率、计算方法以及筹划技巧,有助于我们合理规划收入,降低税负。在享受国家税收优惠政策的也要遵守税法规定,诚信纳税。